10月11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国家孩子》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副总监秦振贵、电视剧频道项目部定制剧组副组长、本剧责编马骏、海南省澄迈县县委宣传部长娄和文等出品方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廖恳、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范宗钗等主办方各位领导,中国广播影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中国电视主编李跃森、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光明日报文艺部执行主任邓凯、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戴清等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导演巴特尔、编剧柳桦、出品人、制片人、联合主演之一刘小锋 等主创团队及众多学界业界专家也一同出席,在创作研讨会上,各位嘉宾均表示,《国家孩子》体现了文艺创作扎根现实的要求,更是切中了大家对于质朴感情的审美需求。
多位专家深刻剖析《国家孩子》背后意义 现实主义题材值得被赞誉
研讨会现场,来自行业内的诸位学者专家相继发言,分别从作品深度、思考角度、现实主义等角度对《国家孩子》的背后意义进行剖析,并对当下的影视化创作提出了很多观点。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表示,首先《国家孩子》不同以往对“草原额吉”的表达,而是在很多细节上充分表达了草原人民背后的情感和这个事件的伟大叙述,其次,运用四个孩子的人生角度去新颖的视角表达,同时对父辈的描述也十分细致。中国广播影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国家孩子》在电视剧创作上给予了新的方向,展现了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如何表达新的思考、如何表达社会苦难、如何表达国家关怀和人性深度,以及在剧中表达深层的文化思考包括故乡、亲情的讨论等等,《国家孩子》都在文化提升的角度将现实主义题材重新阐述。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认为,《国家孩子》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用个人命运讲述人物,用国家命运去推动人物,传统手法下拍摄的耳目一新,将艰苦年代的温暖故事、辽阔草原的真情颂歌表达诠释,以自然为美,向深处开掘,值得品味深思和总结。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表示,《国家孩子》是一副草原美景的历史画卷,很多不同历史时期进程以工笔或写意的方式呈现,让大家感同身受,也有自己的匠心雕刻,抓住了艺术意蕴的根和魂。光明日报文艺部执行主任邓凯表示,感受到了《国家孩子》的草原般辽阔、星空般深邃的草原情怀和国家大爱,看完该剧眼前有草原、心中有国家。中国电视主编李跃森认为,《国家孩子》写出了人怎么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怎么去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融合。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也表示,剧中小演员的演技与让人动容的情节,可以让人感同身受他们的内心,让无数观众流下了眼泪。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戴清也从细节、影视镜头和人性情感上、亲情共鸣上给予好评。
主创团队期待交流 感恩各界关怀
《国家孩子》通过还原真实历史事件来聚焦草原上的质朴情怀,来彰显各民族团结和社会正能量。在播出期间不但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也让大家对草原多了很多了解。
海南省澄迈县县委宣传部长娄和文表示对《国家孩子》的收视率成绩表示祝福,也感谢各位领导和观众对该剧的支持,是一部责任担当、国家情怀的正剧,谱写了一曲相依相存的颂歌。
导演巴特尔表示,之前很多导演也对“草原额吉”的故事进行过阐述和表达,这样的故事应该让更多人了解。对于这个朴实的故事,他尽可能的用原生态的表现形式真实的表达草原的美、草原人民心灵的美。编剧柳桦在内蒙古和“国家孩子”朝夕相处了两年,扎根草原和他们同吃同住,最终走进了他们的内心,将自己对人生和情感的体会写进了戏中。同时,柳桦也对《国家孩子》的团队满怀感恩,无论是巴特尔导演还是刘小锋和演员们对创作的热忱都让他特别感动,希望自己能够再接再厉写出更真诚的作品。
《国家孩子》自9月初登陆央视以来,在央视平台创造了单日收视率破2%、每日收视率都高居不下的佳绩,成为实至名归的全年龄层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国家孩子》不仅是对“国家孩子”这个历史事件的还原和讴歌,也是各位出品人、主创们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弘扬主旋律文化的具体体现。未来,他们也将继续聚焦现实、深入刻画人性,用更多正能量的作品完成新时代赋予电视人的光荣使命。